阅读历史 |

65.第六十五章(2 / 4)

加入书签

的味道能好一点,再养人一点,那还有啥可求的?”况且小仙姑说了,这啥半成品种子越种越好,多少年后也能变成产量又高、效用又特别的新品种,这样能慢慢变好、闷声发大财的种子放着不用才真是傻呢。

而对于种植较少、又能自留种的大豆、花生、小麦等,魏春凤建议将少量林星火给的好种子混进集体种子里:到了丰收的时候,大伙会自动自觉地将长得最好的留下做种,这么的用几年也能不突兀不声张的完成品种更新。这样做还能从旁调整换代速度,既不会给集体惹来麻烦,还能悄悄给乡亲们带来好处。

魏腊月不仅说服了魏春凤姐弟,还给这场变革定了“节奏平缓、润物细无声”的调子,林星火当时就见旁听的老支书等人的眼珠子都亮了,那天看腊月的眼神比往常看她都宝贝,之后若非魏腊月本人不乐意,说不准她就把红忠挤下去成老支书接班人了。

这场由林星火主导、却是由魏腊月掌舵的作物变革,仅仅两年就带来了巨大的成效,整个不咸屯、林星火一家、还有精怪村都因此受益。

以林星火为连接点的两个圈子也因此进一步融合,别的不提,只说压在林星火和精怪们身上的食物巨大压力就卸下许多:林星火与大队部私底下做了交易,将年年都要富余的更多一些的粮食用金子购买了下来。以老支书为首的大队部核心冒着极大的风险,约定在国家放开自由买卖之前,整个大队的清仓粮都由林星火悄悄收购。所谓清仓粮,是不咸屯偷偷跟人县城的粮站学的,每年新粮入库的时候,会把前面存的陈粮一并统计,仓库存留的额数基本是固定的,多出的那部分就是清仓粮。

如此,大队部替屯子存下了金子,而林星火填补上了食物缺口,双方完成秘密且安全的流通。至于大队部暗账上积攒的越来越多的钱,乡老们做为又隔上一重的监督,心里头多少有数。但为了保险起见,林星火带着三魏小团体与大队的交易是对他们保密的,毕竟是不能放台面上商量的事情,老支书他们扯了河滩农场与贺庆这面大旗,乡老们再没多问过什么。

*

河滩农场里受尽迭荡磨难的人们,这两年也在不咸屯度过了祥和平静的一段时期。他们几乎是亲眼看着这个山窝窝里的小屯子有了电、有了新衣、有了丰富食物、更有了与外面截然相反的精神面貌,甚至他们自己都受了感染,不光身子骨养好了,还个个都年轻了几岁。方同俭接到老上级电话时,差点就拒绝了“回京疗养”的召唤。

其实外头的情势依旧风雨飘摇,虽然总体来说是朝着黎明前行的。

宁老珍惜的抽完一根烟,才满怀复杂的开口:“老方,你得有准备,黎明前,怕是天更黑路更不好走!”

七五年一月份宁老的一位老领导恢复了工作,那是位敢大刀阔斧力挽狂澜的硬做派,上任后就开始进行全面整顿,上下形势当真是清朗一片。宁老本已决定将两个孩子暂时留在不咸屯、自己回京支援工作,但运动的浪潮又席卷而来,不怀好意地人再次将矛头对准了他的老领导,连带着他打的报告也再次杳无音讯。

现在正是闹得最凶的时候,那群搅风搅雨的人压根容不下不在他们阵营里的笔杆子,尤其像方同俭这样自身硬、交际圈子更硬的高级别知识分子。

方同俭何尝不知,但好不容易有个突破口,领袖说文艺“要搞百花齐放,不要搞一花独放”,这简直是数十万文化工作者的曙光!方同俭不敢错过这个机会,他想着能离中心近一点,他的文章也许有那么一丝可能将黎明前深沉的夜幕撕开一条缝……

宁老深知他的心情,几个月前他要回到纷争第一线时不也是想着拼上自己这把老骨头大干一场么,“我不过白提醒一句,放心去吧,老方,你那些宝贝手稿我给你藏好!”就像他当初把孙子侄孙放心托付给老方一样,老方没有子孙,那些手稿就是老方的命.根子,宁老保证一定给看好。

不成想方同俭白眼一翻:“烧了。”

“啥!烧了?”宁老的老心肝都提溜了起来,老方这此回京是真不打算活了?

“你说你咋这么拧!”宁老气道:“谁之前还劝我说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不是想大喇喇‘上书’去吧?”没用的,压根到不了领袖手里!

但这话宁老说不出口,在他们这些被打倒被改造的老干部心里,领袖仍然像歌里唱的那样是“东方的红太阳”,是信仰,况且听说老人家身体不是太好,亲自接见外人的时候越来越少了。方同俭这么硬干,就是白白赔上一条命!

方同俭从兜里摸出一颗梨酱夹心糖塞嘴里,才慢慢悠悠的说:“你看你,我就说你脾气不能像猢狲那么急嘛!几张纸而已,烧就烧了,只要脑子里记下了,想什么时候写下来再写就行呗。”

那哪儿是几张纸,比□□还厚的一大沓子,老方从下放就开始写,废了多少功夫才保留下来的——“你不会是让小林背下来了吧?嘿,你可真行,又为难人家孩子!”宁老突然反应过来,方同俭可没这记性,倒是他硬赖上的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