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 章 李十二白太老了(2 / 3)

加入书签

“对对对,我亲眼所见她一剑挑飞了李家三郎,李三郎飞出去就像个破布娃娃一样。”

八卦的流传速度极快,不到三日之间,七娘便成了“一拳砸翻老汉儿③,一口十个蒸饼”的怪力小女郎。

李宅跨院内。

七娘高高撅起嘴巴,上头都能挂油壶了:“哼,我才不会随便打人呢。再说了,是怜奴比剑先偷袭,自己站不稳摔倒了,我没有挑飞他……”

七娘小嘴叭叭个不停,李白在一旁吃得欢,倒是李客不停地把菜和肉往七娘面前的碟子里堆,都垒成小山高了。

等到七娘嘴皮子磨得渴了,定睛一看——

鳜鱼肥美,牛肉劲道,鸡丝羹好克化,几样小菜酸爽开胃,就连螺肉阿翁都挑出来堆在一角。

七娘的心情登时变得很美妙:“谢谢阿翁,阿翁对七娘最好啦!”

李客笑着:“我们七娘乖巧又可爱,还是个小神童,旁人羡慕才会那样以讹传讹了,莫生气。”

七娘不生气,只是故意要在阿翁面前提起怜奴的事。

怜奴是阿翁的幼子,虽然性格恶劣

了些,她也不想阿翁为难。

李白这时候吃饱了,伸了个懒腰,慢悠悠插话道:“也不全是以讹传讹。我们七娘,最高一顿吃了十二个蒸饼呢。”

李客没忍住,“吭哧”一声笑出来。

七娘:“……”

忽然好想挖个坑把自己填了。

几人打闹一番之后,气氛明显松快不少。

李客笑闹够了,这才问李白:“赵县令想用高转筒车的事儿,你到底如何想的?”

李白垂着眼眸,懒散道:“按七娘的意思,给够了甜头,自然就告诉他。”

七娘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忽然插话道:“上次,我记得大郎叫了几个镇上的工匠打造高转筒车,还花了不少钱呢。要是教会青莲镇的百姓们制造这东西,是不是又能赚回来啦?”

李白与李客诧异对视,都忍不住笑起来。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脂民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又还回来了。

高转筒车的事便这样敲定下来。

赵县令派人又交涉过一次之后,索性亲自带着人登门,一同拿来的,还有当日驴车上三分之一的欠金。

这算是给李家的甜头。

七娘开心地围在财帛跟前转圈圈,没留意到赵县令临去之前,对着李白似笑非笑道:“私奴婢的贱籍要抹去转为良人,还得经过州县衙门。李二郎君,都不多替那小娃娃想一想?”

赵县令与李客拱手道别,似乎方才并未说什么一样。

七娘立在阳光下,围着驴子与小喜打闹;李白父子俩则站在廊庑下的荫蔽里。

李客等身旁无人,狠狠瞪一眼李白:“你跟我来。”

李白叹气,回头对七娘挥挥手,示意她自己玩儿,不必跟来。

正院旁边单独辟了一块空地出来,用作府上郎君的书房。李客推门进去,示意李白将门掩上。

“七娘身世不简单,这是你糊弄我的话,还是当真有其事?”

李白被父亲劈头盖脸砸了一通疑问,无奈笑着答:“阿耶,七娘的玉牌您也见过的,是真是假,心中当有定论。”

李客气得一拍桌:“那你怎么敢!”让那么一位小女郎堕入贱籍。

要知道,开元年间的唐律,严令禁止拐卖未成年的小儿成为他人奴婢,若是被发现,拐卖者当即处以绞刑。而十岁以下的孩童,即便是自愿沦为奴婢,大唐的律法也是不允许的。

人贩子在盛唐,最轻也要落得三年的牢狱之灾。④

这就是李客震惊之后生出怒气的原因。

有些话李客没能说出口,但李白听明白弦外之音后,眼神反倒转向正院那里。

他神色古怪地瞥过一眼后,才低声道:“当年捡到七娘时,阿耶带着兄长尚在碎叶,我曾求助于王娘子。只是,她满口答应之后,却命人抱着七娘,冒做府中家生子,上了私奴婢的贱籍。”

“等我知道的时候,诸事已经敲定。”李白神色淡淡,看不出心中情绪,“这几年,我也曾从匡山下来过几次,每次想与阿耶开口,都因为仕途之事闹得不愉快,七娘的户籍便拖下来了。”

李客听得怒气上涌,闭目深呼一口气,才问:“七娘的奴籍契书何在?”

李白:“当年王娘子以掌家之名收走了,不过,半夜又被我偷了出来,就收在身边。”

李客没好气地嗯了一声,这家里就没一个能让他省心的。

前些年王氏诞下怜奴之后,似乎便有了别的心思。李客回家隐约察觉到,便想着要分家。

他走南闯北,见识过大唐广袤无垠的壮丽河山,自然不愿意为了身外之物,便闹得兄弟阋墙,家宅不宁。

没成想,王氏却不止生出了心思,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