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2 章(2 / 5)

加入书签

秀的运动员,他并没有局限于某个项目上,正相反,他很聪明,在我给他讲解登山技巧的时候,很快就能理解其中的原理,并且融会贯通。”

“就比如说攀爬裂隙时的保护,队员需要间隔8-15米,大于最宽冰裂缝宽度。”

“我和小余说起时,他一下就想到了攀岩里的行进间保护。”

望着屏幕里随身佩戴雪锥,正用同样方式,行使不同目的的少年,班开元满眼惊艳和期待。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很相信,小余一定能在k2峰上,留下代表华国的新记录。”

正说着,班开元突然语气一提。

“看!第一道大裂缝到了!”他对着屏幕里那个长达十余米,高七八米的裂缝认真解说道,“这样的裂缝,必须架桥通过。”

【架桥?】

沉寂已久的弹幕飘过数行。

【是我想的那个架桥吗】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识雪山攀登,好奇不已。

事实上,还真就是大家所想的那个架桥。

余曜跨过大裂缝前的一

道小裂缝,从背上取出一把折叠梯,二两下,就拼接成了能够横跨裂缝的长度。

他把梯子架设在裂缝上,用脚踩了踩。

松软的雪块瞬间塌陷,从边缘滑落掉进裂缝。

梯子看上去很削薄。

支撑的雪面又很松软。

屏幕外的观众们一下就急了,【这该怎么办】

硬着头皮走过去?

那也太危险了吧!

观众们都有点慌,紧紧盯着屏幕,生怕余曜一声不吭地就直接开莽。

这可不是用力跳就能跳得过去的。

裂缝区遍布裂缝,一个刹车不及,少年就有可能在跳过大裂缝之后摔进不远处的小裂缝,而且也没有助跑的空间。

余曜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也的确没有直接冲的打算。

只不过原因跟大家想的很不同。

大众认为不能直接助跑跳跃的原因是没有空间容易失误。

但在余曜眼里,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没有助跑空间,好办,他的核心爆发力他最清楚,完全可以支撑他从上上条裂缝的边缘开跑,一口气跨越一小一大两条裂缝。

至于跳跃后难以刹车。

这就更好解决了。

余曜很确定自己能刹得住车。

攀岩和登山不同,但很多技巧都可以融会贯通,譬如行进间保护,也譬如动态跳跃。

在动态跳跃里,很多人都会误以为燃烧核心才是成功的关键。

但在余曜眼里,恰恰相反,能够在跳起之后及时化去冲势,才是动态跳跃能够成功的最关键所在。

经过专业体能训练,可以跳起的运动员有很多,但能够完美实现动态跳跃的却很少。

大部分人都会在跳起触碰终点时滑落。

归根结底,就在于很多人都把重心放在了跳起的前半段,完全不考虑触碰目标后,因为力量的惯性,身体仍然出于前进和大幅度摆动的状态,很难控制得住后续的平衡。

余曜自己却是在学习动态跳跃之初,就意识到了这个痛点。

也总结出了很多自己可能会用到的方式。

所以才能在动态跳跃中从未失手。

如眼前的情形,余曜几乎在场景入目之时,就已经想到了相应的解法。

自己完全可以在跳起落下的过程中,运用他在短道速滑和坡面障碍追逐中学到的弯道变向技巧,急速转弯,把冲击力扭转到与裂缝平行的方向。

又或者,在跳起后拧转,翻腾,把水平方向的力道转变成竖直。

顶多不过是后者的方式可能要让膝盖受点罪。

但看雪的厚度情况,缓冲条件应该比自己想得更好。

除了这两种立时就能想到的办法,余曜很确定自己还可以有很多种办法解决。

之所以一时没动,是因为他有其他的考量。

作为二人小队的先

锋官,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完成探路任务。()

这两个办法虽好,却太险。

?想看曲临青写的《我靠极限运动封神》第 132 章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虽说艾莫斯擅长大跳台,德米特里擅长坡面障碍追逐,理论上应该能够完成,但余曜不能拿他们俩的性命来冒险。

所以必须要想一个更稳妥的办法。

少年难得停下了仿佛永远在前进的步伐,静静地站在了大裂缝的前面。

在他脚下,是那架看似薄弱的折叠桥。

折叠桥……桥……雪桥?

少年琥珀色的眸子动了动,慢慢把背包放了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