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3.皇子 晋江首发(2 / 3)

加入书签

到了预产期,这一日张鹤龄正在家里用午膳,突然有宫里人来报信,皇后要生产了。

张鹤龄一听这话,顿时十分紧张,先是打发了妻子带着儿媳入宫探望,然后自己则是焦躁不安的在家里等消息。

这么一等,就从中午等到了晚上,眼看着都已经是万家灯火了,终于又有消息传回来了。

王氏和儿媳夏氏风尘仆仆的下了马车,俩人脸上都是一脸的喜色,张鹤龄一看就先松了口气。

而最后的结果也没有出乎他的预料,王氏笑着道:“公爷,皇后娘娘诞下了皇长子,母子平安。”

张鹤龄心里的这口气算是彻底放下了,正德皇帝有儿子了,历史果真发生了改变!

“好好好,这是大好事,皇上和太后可都还好?”

王氏笑着回话:“皇上也是高兴的不成呢,说要大赦天下,至于太后娘娘,更是高兴的直念佛,还让我赶明去庙里烧头柱香。”

张鹤龄对于大外甥的抽风行为一点都不惊讶,只是笑着点了点头:“今日辛苦你了。”

说完又看向儿子和儿媳:“你们也回去歇着吧。”

儿子儿媳告辞离开,而张鹤龄则是和王氏一起回了正房。

他一边走心里一边想,这下总算是有个皇子了,大外甥的那些设想,或许也能成真了。

**

如今宫里的情形比张鹤龄设想的更加热闹。

正德帝抱着儿子不撒手,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可爱。

一边的太后嗔笑着点了点他的脑袋:“还不赶紧把孩子给乳母,就你这样的粗手粗脚的,别惹了孩子不舒服。”

正德帝听着这话顿时做出可怜巴巴的表情:“如今有了孙儿,母亲竟是嫌弃我了不成。”

张太后被他这句话逗得直笑:“真真是个冤家,这样的话也说得出口,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又怎会嫌弃你。”

说完又凑上去看着自己的孙儿,语气温柔:“这小孩子,骨头嫩着呢,你没轻没重的,没得弄疼了他。”

这话说完,正德帝怀里的小孩便皱了皱眉,仿佛是要哭出来似得,正德帝被吓了一跳,急忙把孩子给了身边的乳母。

张太后有些好笑的看着儿子,自打他继承皇位,还没见过他这么手忙脚乱的呢。

不过即便把儿子交出去了,正德帝还是舍不得走,就站在旁边看着儿子,仿佛怎么看都看不够似得。

天知道,这孩子对他的意义,不仅是皇长子这么简单,更是他生命的一种延续,之前他自己都以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子嗣了,但是现在,他却有了自己的孩子,日后这天下,也将交到自己儿子手中。

只要一想到这个,他浑身便充满了干劲儿,甚至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要开始以身作则,好好教导这个孩子。

张太后看着儿子眼巴巴的样子,也不忍心这会儿叫他离开,只柔声道:“这回皇后可是受了大罪,你日后得好好对她才是。”

正德帝立刻点头:“皇后有功于社稷,母后您就放心吧。”

张太后点了点头,一时间也觉得有些疲惫,叮嘱了几句儿子早些休息,便离开了。

而正德帝看了一会儿儿子,之后又去探望了一下皇后,这才离开。

夜里凉风习习,但是行走在冷风中的正德帝却一点都不觉得寒冷,反而觉得心中蕴藏着一团火,正要喷薄而出。

**

第二日一早,满朝文武便都知道了皇后诞下皇子,一时间恭贺的帖子源源不绝的从四面八方呈了上来。

大臣们也很高兴啊,皇帝有了子嗣,那就是江山有人能够继承了,天下的交接也可以平稳进行了,这样的事情,大家自然都高兴。

尤其是首辅刘健,他是最操心皇帝的子嗣问题的,只是之前都不敢说,生怕触怒了皇帝,现在这件事终于解决了,他也算是松了口气。

他甚至私底下和李东阳说,这算是正德朝以来最让人欣慰的一件事了。

当然了,这话李东阳可不敢附和,只是感慨,都说太子是国本,如今才终于明白何为国本。

皇长子出生,普天同庆,皇帝大赦天下,大臣们竟也都没有反对,一时间整个京城都陷入了欢乐的氛围之中。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鹤龄接到一个不怎么让人愉快的消息,当年那个冒认皇亲的郑旺,死了。

张鹤龄乍一听闻,便皱起了眉,只觉得这件事十分棘手。

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先去宫里和太后说一下。

张鹤龄到宫里的时候,皇帝和皇后正好都在仁寿宫。

张鹤龄一时间进退为难,但是总不能就这么打退堂鼓吧,因此只能硬着头皮进去请安。

正德帝现在人逢喜事精神爽,见着张鹤龄进宫越发高兴了,笑着道:“舅舅今日入宫,也是来恭贺的吗?”

张鹤龄哪敢说不是,当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